太原市小店区:穆晓立|扎根教育厚土,培育“明日之花”
来源:太原广播电视台经济     时间:2023-02-12 03:05:04

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;治国经邦,人才为要。近年来,太原市小店区坚持用政策引才、以产业揽才、搭平台聚才,释放出求贤若渴的满满诚意,让不同行业、不同类型的人才齐聚小店,形成百花齐放,春色满园的英才画卷。为持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,今年1月,小店区精心选树了一批知识型、技术型、创新型先进典型并授予“汾东英才”荣誉称号,营造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穆晓立 太原市小店区第八中学教师

教育硕士,中国教育学会会员,并受聘担任中国教育学会“特约观察员”,中国写作学会会员,山西省语言文字专家库成员,太原市班主任工作室成员,小店区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,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、山西省模范教师、三晋英才、太原市优秀班主任、汾东英才等称号。

幸福是什么?可能每一个人对此会有不同的理解,但在穆晓立看来,幸福就是“热爱、担当、情怀”。任教十七年来,他始终扎根教育一线,把自己的满腔热情与激情,默默地播撒在教育的事业上。他想通过自己的勤奋与不懈努力,让孩子们的心灵与理想搭建起一座接近与信任的桥梁,点亮自己的人生,他愿用一生守得幸福花开。

爱在乡土:做学生的“重要他人”

2006年起,穆晓立在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任教,从那时起,他就把自己的热情与激情默默地播撒在乡村教育事业上。他深知农村的孩子求学不易,他必须带着学生努力追逐,去追逐属于他们的梦想。

办公室里经常留下他与学生谈心交流的身影。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心智发育尚不健全,难以正确判断是非。这就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面对学生的困惑,他善于从学生“外围”入手,通过心理疏导,找到真正“病症”。无论是沉溺于网络的学生,还是学习自暴自弃的学生,他总是不厌其烦,用耐心去一一化解。小伟是即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,七门功课中有四门不及格且有行为习惯偏差,穆晓立用始终如一的“热爱”,让孩子走出“阴霾”,享受到成长路上的“阳光”。在改变小伟的一年中,他用观察与思考传递着作为师者的使命和担当。他渐渐成了小伟眼中的“重要他人”。孩子变了,一起改变的还有他育人的理念和不断精进的教育水平。热爱,付出,既为因果,更是共生。

扎根乡土:行于自主开掘的“专业发展”

学生之魂,文以化之;班级之魂,文以铸之。得益于之前在报社当编辑的经历,穆晓立借助“班刊”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。在2014年,为了更好地将“班刊”运用于班级文化建设中,他申报了市级课题,并成功立项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,他特别注重发挥传播媒介的作用。从QQ空间到后来的“班刊”(纸质到电子),都在形成一种“教育影响力”,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稳定的、持久的、向上的班级品格、班级文化。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,他不断探索,先后提出了“三因”理念,即:因地制宜、因材施教、因势利导。他立足乡土,通过班级文化建设,唤醒了一个个“沉睡”的学生,激发了他们的生命激情,在师生良性互动中,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。

乡土突围:朝向自我的“再教育”

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“特约观察员”,他行走各地,援疑质理,寻找答案,走进无数的“可能”。在近五年时间里,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涉及乡村教育的课题:2020年11月,主持完成太原市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一般规划课题《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生寒暑假作业重建的实践研究》;2022年7月,主持完成山西省教育科学“十三五”一般规划课题“《朗读者》节目视野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”。

在太原教育电视台《弘扬高尚师德 潜心立德树人》节目访谈中,他这样说道:“乡村的孩子需要一双翅膀:一个是改变的心,一个是不变的心。一个需要用知识点亮自己、改变命运的梦想,一个需要矢志不渝、坚持不懈地努力。学生如此,乡村教师亦如是。”

乡村教师,行走在路上,也行走在大地上。

来源:小店组工

标签: 文化建设 中国教育学会 重要他人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